(新闻来源:福布斯)
记得2008 年5 月16 日接到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军的电话时,身在巴黎准备进行多元文化演讲的范曾正心急如焚,尽管听不懂英文但电视画面上汶川地震的惨剧让他难以安眠。两天后范曾就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爱的奉献”赈灾晚会上,并且捐出了一个令无数观众为之感动的数字——1,000 万人民币,这是一个堪比大型企业的捐款数字。
“一个人对祖国和父母要有感激之心,对人类文明和经典文化要有敬畏之心,对社会弱势群体要有恻隐之心。” 时隔一年半, 2009 年11 月23 日,范曾再次捐出300 万元以帮助汶川地区羌文化灾后重建。“当地的羌族文化在地震中破坏得太严重了,”同时兼具学者、书画家、诗人多重身份的范曾对于文化的重建看得颇重,“这是千秋万代的事。”
今年72 岁的范曾堪称中国当今书画界翘楚,曾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后转中国画系,曾师从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郭味蕖等巨擘。其画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提倡清初名僧石涛的“一画论”,主张“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画作笔力遒劲,线条简括,气韵生动。近年随着拍卖市场上中国书画的兴起,范曾的作品水涨船高,拍卖价格高达每平方尺17 万元,2009 年底他的一幅《竹林七贤》拍出687.37 万元的高价。
范曾人如其画,颇具古人之风,慷慨豪侠,谈及历史、儒学神采飞扬。“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这是他给自己的评语,他自陈这24 字看似谦虚,实有几分博古通今的自傲。范曾的“狂傲”在书画界及学界久有议论,但在他看来这其实是“当仁不让”的儒者自信,“譬如我曾经说过,‘国内白描,可能和我比较,无过其右者’,报纸上登出来范曾太狂了,其实这是一个事实吧,是不是?这怎么是狂傲呢?我觉得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应该受到尊重,而不应该受到非议。”
南通范氏400 余年的诗书传承,让传统儒家文化深入范曾骨髓,而在骨子里,范曾颇为看重儒家所宣扬的社会和谐,而他投身公益也带有几分“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
汶川地震的巨额捐赠开始让人们看到范曾在天价书画之外“急公好益”的一面,但这其实并不是范曾的第一次捐赠,甚至不是他最大的一笔。早在上世纪80 年代,范曾就开始了自己的捐赠,1980 年他的一幅《齐白石像》由当时的北京市长林乎加作为礼物捐给了友好城市东京。
在“万元户”刚刚出现的1985 年,范曾发下宏愿捐赠400 万元为自己的母校——南开大学建一座东方艺术大楼。当时范曾的作品还不像现在这么值钱,他用自己数年画下的200 多幅作品在日本举行了一次巡展,才凑够了资金,同时又说服了邵逸夫慷慨捐赠了大楼内的空调设备,而北京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们免费为这栋在当时看来形式别致的大楼进行设计。
当时的范曾并没有多少钱,自己还住在一间简陋的房子之中。“当时我的目标是自己有3 万块存款就够了,每个月100多块钱利息,相当于国家17 级干部的待遇了,”范曾爽朗地大笑,“艺术和学问都是‘为己之学’,王阳明讲终极目标是‘利他’,‘为己’是提高自己的修养‘增益其所不能’,最终是‘利他’,这也是我的宗旨。”
范曾的捐赠有着自己的原则,在国家或者人民急需用钱的时候捐钱而不是捐画再拍卖。“捐画再去卖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有就是算是你捐的还是买画的人捐的?如果这个时候画家抬高其身价,由媒体宣传自己捐了一幅画值多少钱,我觉得这在心灵上有些可耻。”范曾毫不避讳。
尽管自己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价格高昂,但范曾依然把艺术而不是市场看成自己创作的动力,而被他视为“文化活动”的捐画也就时常为之。按照荣宝斋精确估价,范曾历年捐赠给国家的书画作品,按现在的价格评估,总值当在5.3 亿人民币左右。上至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下到边陲地区人民警察,范曾的捐赠覆盖广泛。
“对我们健在的画家来说,国家有这样的需要,我们也很愿意。我的画非常昂贵,十张就要花几千万元,博物馆一年的资金也没有这么多,在我看来也不需要买,” 范曾数不清楚自己究竟捐出了多少幅字画,“大概几百幅吧,很多的题字还不包括在内。”
严于治学的范曾,捐赠却显得随意得多,他没有固定的捐赠计划,通常是机缘巧合。这与书画创作的随意性有关,“这是心灵智慧之果,随性之所至,看自己情绪状况而定。”他说。
范曾颇为看重捐赠书画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美术馆、博物馆收藏我的作品,并不是为了我范曾个人,而是因为我的作品有所荷载,荷载了国家的文化。”范曾一般选择中国美术馆、天津博物馆、河南博物馆等国家一流收藏机构作为捐赠对象,而作品捐出后,也就不会再去过问使用、保管的状况。在他看来,大多数的国家美术馆以及博物馆都是严肃的,不会存在藏品丢失、擅自出卖、转让等问题,他们也有自己严格的保管运作制度,并会定期向公众展示,起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功能。
“捐画是两厢情愿的事,一方面我愿意捐,另外也要人家愿意收,能被国家美术馆收藏也是自己的光荣。”在范曾看来,在付出的同时也获得了心灵的回报。对于画家来讲,作品被什么样的机构收藏同样表明了社会的认同。2007 年3 月,范曾将《钟馗神威》、《达摩神悟》、《范仲淹与渔父》以及行书《炎黄赋》等十幅精品捐赠给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藏品多为清宫旧藏的古代艺术品,一直以来从不收藏今人画作,而范曾和吴冠中是仅有的两位。“当时他们有收藏的愿望,我在故宫的展览所有作品由博物院的专家随便挑。我也愿意自己最好的作品藏在国家最好的博物馆,以此传世。” 范曾说。而对于一位画家来说,一幅作品如果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收藏,那么也意味着他在中国美术史上拥有了一席之地。
范曾并不认为公益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我们不应该想着我为社会做了些什么,其实社会给我们的公益更多。社会保险不就是我们每个人享受的公益吗?警察、军队带给我们的安定的生活不也是公益吗?”范曾对公益的理解颇为宽泛。而在他林林总总的荣誉中,有一个让他颇为看重——从2006年开始连续4 年的北京市纳税模范,在2008 年同样获此殊荣的还有潘石屹和刚卖掉大中电器的张大中。积极纳税在范曾看来是自己力所能及对“大公益”的支持。“今年估计又会名列其中。”范曾笑着说,在今年1 月底的荣宝斋“范曾新春书画展”上,总成交额8,000 多万元,除去归属荣宝斋的3,500 万元外,范曾还缴纳了1,500 万元的税款。
此外,范曾还对自己有一条必须遵守的规定:给教育事业、残疾人、少年儿童、警察、军队的事业做任何事情都不取报酬。“这些单位做的都是社会急需的公益事业,我只不过是添一把柴火而已。”2006 年,北京市评选“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 单位)”标兵,范曾捐出了自己的20 幅字作为奖励。而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语文》课本中,范曾的17 幅插图也已经默默伴随着数百万学子走过了他们的好学时光。
图:法国总统萨科齐与范曾先生相聚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葆路168号87幢 电话:010-89940219 邮编:100160 邮箱:bjcaefa@126.com
Copyright 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