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苏绣团扇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落实由农业农村部牵头的“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构建多元乡村工匠培育机制的重要举措,2025年9月15日,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乡村工匠——苏绣团扇技艺训练营在苏州正式开营。来自全国各地乡村工匠齐聚苏州刺绣研究所,共同开启为期两天的深度研学之旅。
开营仪式上,苏州刺绣研究所黄艳萍所长做了欢迎致辞,对来自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农业农村部帮扶司、苏州文旅集团、苏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浙商银行苏州分行、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的领导和嘉宾、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工匠表示热烈的欢迎。她表示,苏州刺绣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技艺传承与人才培养,希望乡村工匠——苏绣团扇技艺训练营再一次成为这份坚守和努力的印证,让苏绣的火种代代相传。
农业农村部帮扶司张守刚处长在开营仪式上强调了构建多元乡村工匠培育机制的重要性,是破解当前乡村人才断层、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乡村工匠的技能技艺提升是将乡村工匠从“有手艺”向“精技艺、高价值”转变的核心环节,更是激活乡村产业活力、延续乡土文化、夯实乡村振兴“硬核支撑”的关键抓手。非常感谢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在提升乡村工匠的技能技艺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
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苑洪琪副会长做了致辞。她表示,苏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它吸收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博彩中国画理等艺术的众长,以针代笔,以线为墨,绣出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和万千锦绣。苏州城是浸在诗意里的城,苏绣是凝在针尖上的画,两者相融,便成了江南最动人的模样。我们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与对匠心精神的执着追求,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共同迎来“乡村工匠-苏绣团扇制作技艺训练营”的开营;同时,我们非常有幸邀请到苏绣非遗技艺代表传承人郑叶青担任训练营主理人,在此向郑叶青老师及全体工作人员致以衷心感谢!她强调,本次训练营是进一步弘扬非遗技艺、提升乡村工匠的技能、培养更多兼具传统功底与创新能力的乡村工匠,让古老技艺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
乡村工匠——苏绣团扇技艺训练营的课程兼具专业性、实践性与创新性,郑叶青老师为大家传授了团扇的核心技艺,通过梳理汉代纨扇——宋代书画扇——清代刺绣扇的历史脉络,结合刺绣、书画、雕刻等多重技艺和梅兰竹菊、山水诗词等扇面题材,解读“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为意的兰草与孤舟,破解“小荷蜻蜓”的荷叶透光感,传递了可执握的东方美学和以物载道的东方哲学。导师贴身指导学员团扇制作,在扇面的方寸之间点染乾坤、墨韵生辉;在技艺上融会贯通剪纸、蜡染、扎染、刺绣(如苗绣、壮锦、瑶绣)、缂丝、抽纱、烫花、通草堆花等,博采众长,以巧思妙手为团扇锦上添花,以及循骨而剪、圆润流畅,包边锁韵、圆满收鞘等团扇剪裁包边要点,夯实学员技艺功底,引导学员尊重传统技艺,大胆创新苏绣团扇技艺发展。
乡村工匠——苏绣团扇技艺训练营还安排了一次与千年苏绣文化的深度对话——苏州刺绣研究所的研学活动,欣赏传统花鸟山水和现代艺术创新的精妙绝伦的苏绣作品,与苏绣名家交流,体验“以针作画”、感受“平、齐、细、密、和、光、顺、匀”的八大苏绣技艺精髓和非遗文化的魅力与传承价值。
结营时,举办了结业典礼,对学员作品进行展示、点评和评选,为参训者颁发结业证书,为优秀作品创作者颁发优秀作品奖;还开展了学员与专家、大师的深度对话和交流,训练营在欢庆中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