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春林:手工艺创造新生活美学

内容摘要:在“日常生活美学化”的时代大潮中,新时代的手工艺与艺术设计、实验艺术、影像艺术等深度融合,年轻一代手艺人的创作理念以及对于手艺之艺术价值的拓展不仅顺应了社会变迁的需要,而且正在主动地参与新生活美学的创造,转型成为大众美育的主要手段之一。手工艺的艺术化有利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品格得到传统人文精神的涵养。关键词:手工艺  艺术化  创造  生活美学

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现代艺术运动的观念轰击下,艺术品褪去了笼罩在其头上的神圣光环,艺术不只是出自学院、存在于博物馆中,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甚至是偶发性的表演、事件、身体或者影像。综观近年来举办的各类手工艺创作展也会发现,曾经较为保守的手工艺行业也越来越注重材质、造型、技艺的个性化和符号化表达,在艺术语言或手段上与包括影像艺术在内的当代实验艺术进行了深度融合。学院手工艺的创作自20世纪90年代就摆脱了为大生产打样的社会职能,同其他纯艺术家一样进行形式美的自由探索。相比之下,广大手工艺从业人员的步子会迈得慢一些,一时半会儿还不可能完全超越手工艺作为“实用美术”的功能定位。但以“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手艺人已经展现出他们显著的开拓创新精神。他们的创作理念以及对于手艺之艺术价值的拓展不仅顺应了社会变迁的需要,而且正在主动地参与新生活美学的创造。

一、手工艺新生代之新

行业迭代本是自然规律。2018年,《中华手工》杂志社与“手艺APP”就“中国手工艺生态状况”问题开展过大范围的问卷调查。《调查报告》显示:伴随着全社会对手工艺文化整体认知度的攀升,许多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已投身到手工艺行业中,大约有47.4%的手艺人和业余手艺人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尤其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手艺人的比率,远远高于从前。像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服装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近十年来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手工艺实践类的硕士生,甚至博士生。笔者注意到,在一些大中城市,不乏海外归国学子回国后开办金工、陶瓷、刺绣、琉璃、玉器作坊或面向社会开放的各类体验工坊。今天的青年人,较为看重手艺人的文化身份以及相对自由的、艺术化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加入意味着手工艺创作群体的知识结构正在发生良性改变。

进入2020年以后,“90后”们陆续步入而立之年,他们在工艺美术圈内的活跃程度有目共睹,在众多大小展览展示活动中他们渐渐成为主角,在广泛的社会面取得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如“90后”工坊主、“90后”手工艺设计师、“90后”非遗传承人、“90后”品牌运营者、“90后”潮玩达人、“90后”技艺偶像等。他们为古老的手工艺注入了时尚元素与时代热点,也把原本单调寂寞的手工劳作转变为艺术的“玩法”。“90后”是手工艺新生代中的典型代表,他们与“80后”“70后”手艺人汇合形成新的创作群体,在“实用美术”基础上大大地拓展了手工艺之艺术维度,呈现出新手艺的以下特点:


林霞  源  刺绣  100×150×7厘米  2021

1、重视隐喻、符号的使用。从艺术史角度看,这是对现代派历史虚无主义的矫正。从意识形态角度看,这是手艺人在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号召,是新时代的一种民族风或民族历史文化的复兴。比如林霞的刺绣作品《红船》《源》,仅仅使用了折叠船和红色两个符号,用台绣技法,将红色纤维交织成一幅形式语言很写意、肌理很抽象,寓意又具有一定指向性的作品。

2、国风与国际风、自然简素与秾华富丽、仿古与趋时并存。年轻人心态健康,有文化自信,他们视野开阔,审美风格跳跃多变,正迎合了成长中的中产社会阶层的多样化审美需求。如近年来手工艺创作实践推动了国风的社会流行,年轻人创作的面塑、泥塑、陶瓷、布扎人偶等一扫过去常见的日本动漫形象,而直接取法《山海经》、传统年画、国画、中国原创动漫中经典的艺术形象,手工刺绣、布贴和植物染工艺等被大量运用在汉服、唐装上。

3、手工艺中原始艺术、古典主义、乡土艺术、现实主义、超写实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风格并存。伴随着时代发展和审美需求的变化,新时代的手工艺人在艺术观念、表现手法上可谓不拘一格,在运用艺术语言上,写实、写意、工笔、几何装饰、抽象、解构、拼贴等手法任意挪用。这一特点在刺绣、木雕、石雕、陶瓷行业内表现得最为鲜明。如入选第二届中国好手艺展的邹英姿的苏绣作品《思维菩萨》以传统佛教塑像为蓝本,运用“滴滴绣”针法,将鎏金造像的斑斓质感和变化丰富的锈迹、剥蚀、残损等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金属质地似叩之有声。该作品把刺绣工艺语言的写实能力提升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4、手工艺与装置艺术、环境艺术、影像艺术等新艺术形式跨界融合。一些勇于探索的手艺人凭借敏锐的艺术感觉和娴熟的驾驭材料的能力,把工艺媒介特性化为艺术形式,表达新艺术观念,奠定当代多元化发展格局。如陶艺、竹艺、纸艺、纤维艺术、彩色拼布等手艺,早已成为都市公共空间中常见的艺术品。如李洪波的纸艺作品《木头—半圆—展开》,该作品让人一眼望去就会产生艺术语言上的“陌生感”,不明白它是将一段原木劈成一张张薄纸,还是用一张张薄纸组合成一段原木状。也许这件软雕塑作为环境艺术就是要让人逆向思考纸张与木材之间的亲缘关系。


何越峰  竹石  漆器  60×90×40厘米  2020

1、材料工艺跨界组合,科技工艺与手工艺相结合。在“器”的制约下坚守“道”和中华审美精神的传承,谨慎地把握“材料”“物性”,让材料的自然美更具独立价值。新手艺人操作3D打印、模具、高频电动雕刻工具等先进科技,创作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新作品。如编织手艺人打破了过去专注于用绒线、丝线、棉线进行平面化造型的做法,拓展了各类新的纤维材质,如竹纤维、麻纤维、金属纤维、发光纤维等,充分发挥了纤维媒材的亲和性与高情感特点以及对空间的强大塑造潜力,使纤维艺术快速成长为引人注目的环境艺术形式。何越峰创作的《竹石》作品结合了髹漆和竹编两种材料工艺,将竹编的玲珑精巧与朱漆表皮的红亮润泽进行视觉和触觉的对比。作品形体似太湖石,多角度扭转,线面及虚实结构的转换既自然又迷幻。该作品超越了“实用美术”的局限,材料感和空间感都很当代,精神气质上又与中国传统艺术重气韵、讲阴阳的理念一脉相承。

2、重感性、个性,强调角色代入感。新时代手艺人特别关注都市民众的生活,特别是年轻群体心灵世界中发生的微妙变化,创造了可爱的、新奇的、自怜的等情绪标志性很强的手工艺作品,作者在这些艺术形象或图纹装饰中不加掩饰地流露调侃、游戏、自嘲、卖萌等心态。如景守志创作的漆艺作品《己身》,该作品用脱胎技法塑造了一只奶牛的特异动态,有意夸张了奶牛饱满圆润的身体,表达每个人自身都能量满满,需要自己慢慢去发掘这一思想。又如刘颖睿创作的陶艺作品《i-2》,该陶瓷形似抱枕,却布满“软刺”,这既是作品的装饰特征,也是作者情感世界的一种外化。就在作者立足于当代陶艺创作,大胆探索陶瓷工艺语言的极致化的同时,也形象化地表达了年轻人对这个世界的温和善意。这类“萌趣”“奇异”的手工艺品有些很具商品流通性,得到年轻人的追捧,也有一些仅仅是满足于非商品性质之自娱自乐目的。


景守志  己·身  漆艺  40×45×30厘米  2017

二、手工艺让生活风格化

当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物质充裕程度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主要的审美活动也从艺术馆、博物馆等非日常的“静观”和“沉思”中转移出来,来到广阔的生活空间中。手工艺人也毫不例外地加入到“日常生活美学化”的大潮中,并且在某些方面成为了制造新生活美学的先锋。大到公共装置艺术、室内壁画,小至服装服饰、茶具、文具、香具、香包等,不论是物品,还是手工艺数字化影像,都具有艺术美的感性形式。

年轻一代手工艺人尤其不拘泥于传承,意匠思维早已与艺术设计贯通,如今的手工艺注重原创性,造型样式趋于时尚,有些手艺人直接与国际大品牌合作,他们的作品走在时尚生活的前沿。如宁波骨木镶嵌本是运用在硬木家具装饰上,如今这一工艺精细化了,被移植到时尚挎包上,成为外观奢华的艺术陈设品。浙江硖石灯彩本是当地民俗活动中的一项装饰工艺,如今针刺工艺与艺术设计结合,被广泛运用到美轮美奂的装饰灯具的制作中,使得传统手工艺得到艺术的提升。更令人欣喜的是手工艺的传承发展主动地与乡村振兴建设相结合,手工艺术正在成为改造社会的重要力量。

像竹编、石雕、根雕、粗陶、蜡染、木刻、银饰等手工艺重新出现在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中,这类体验工坊不仅是让人驻足的人文景观,还是建构乡村生活美学叙事的逻辑主线。一些城市的手工艺人把工坊搬到乡村,深度研究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当地媒材修复传统建筑和街道,设计制作大型的手工艺装置作品,使之成为互动性强的艺术景观。如浙江的个别村落用竹艺打造出沉浸式公共软雕塑空间,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刺绣、蜡染、织锦等手工艺也开发出茶席组件、背包手袋、玩偶、领带、时装、床上用品、插画、装饰画等一系列具有时尚生活美学特征的产品,受到社会热捧。手工艺自城市回归传统乡村,促进了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给来自城市的游客带来新奇的人文景观。


李洪波  木方  纸  12×140×21厘米  2017

新生活美学强调人人参与、身体介入和沉浸式体验,新手艺人在这一方面也是走在前列。众多电商网络平台使手工艺成为浸润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起到积极作用。各大电商纷纷开设特色手工艺产品专区,邀请手艺人开展直播活动,线上展示手工技艺,推出爆款手工产品。特别是节庆假日期间,走进网络直播平台成为年轻手艺人的“新常态”。苏绣、湘绣、景德镇陶瓷、宜兴紫砂、苏州橄榄核雕等高品质的手工艺品深受大众喜爱。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手工艺品的消费八成来自电商直播。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中国旅游报联合阿里巴巴发布《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显示:以淘宝、天猫为代表的工艺美术电商数量较两年前增长接近32%,开通淘宝直播的手工艺店铺数量增长了115%,已超过2.5万家,有14个非遗手工艺电商实现了年成交额过亿元。手工艺微视频制作成为手艺人记录自己日常劳作,分享传统生活美好的一种方式。借助影像,手艺人深度参与了新生活美学的创造。

一百年前,蔡元培曾经提倡艺术化劳动,高声呼吁手工艺与美术相结合。他说:“手工,实利主义也,亦可以兴美感。”(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文艺美学丛书编辑委员会编《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6页)随着手工艺线上展示与线下体验工坊的普及化,手工艺真正成为了大众美育的主要手段之一。

总之,手工艺由单一的实用之物向艺术设计、实验艺术在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在拓宽,新生活美学的形成与手工艺的发展选择息息相关。有学者认为,生活美学的发展要警惕被感性欲望所淹没,要重建“超越性美学”。(杨春时《“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光明日报》2009年7月14日,第11版)

我个人认为,手工艺的发展不仅没有割断传统审美文化的精神,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宋、明生活美学的经验,使得如今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品格得到了传统人文的浸润。未来手工艺的发展应紧密关联高雅趣味的养成,澡雪精神的砥砺和自然性灵的养护,如此这般,生活美学的超越性价值就能得到更好的显现。

(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22年第11期)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葆路168号87幢    电话:010-89940219    邮编:100160    邮箱:bjcaefa@126.com

Copyright 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286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