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遗保护的事业中,手工技艺的活态传承问题颇受社会关注,其受重视程度达到一个历史新高度。相比之下,很少有人去问:手工艺在当下传承和发展该如何提升其生产力,以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毕竟在商业环境中,作为一种传统的生产方式要活下去,光靠行政投入不行,它既然要与大工业展开竞争,就不能回避自身的竞争力“缺陷”问题。
自近代以来,我国曾有两次对手工艺生产力的集体反思,也可以说是价值批判。时间上一是晚清民初;二是20世纪80年代末。晚清民初,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大肆倾销其廉价的工业产品时,中国本土的手工制造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大宗货物的出口全面落败,洋务派和维新派人士提出效法列强之“长技”以挽国民经济颓势之治国良方,在这种情势中,手工生产被视为严重束缚社会进步的生产方式之一。民国中后期,因为战乱民不聊生,社会各界无法再有效地推进工业化,不得不依赖手工艺生产来维持大后方军民的生计,这时候对于手工艺生产力的价值判断有所逆转。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短暂的过渡期,很快就确立了全面追求工业化的宏伟目标,这时手工艺也不同程度地“被工业化”了,它因为采取半手工半机械化生产,壮大了它的生产力,扩大了外向型经济的规模,因此有能力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建设工业化基础所需要的外汇。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轻工业和重工业制造体系基本完善了之后,手工艺的生产力水平再次受到质疑,当这种反思尚未触及问题核心的时候,就匆忙开始了对全行业的改制。
白鹭村王太夫人祠石雕(清中期)
不论是晚清民初,还是20世纪80年代末,这两次对手工艺生产力的“落后”的定性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1、过于劳动密集型;2、生产效率低;3、生产工具和设备相对落后;4、规模小;5、集体企业人浮于事;6、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7、科学管理水平不高。这些“落后”标签在手工艺身上贴得那么牢,那么久,以至于动用了全行业改制的办法给生产关系松绑,想以此来刺激生产力的发展。
那么,当今先进生产力有哪些特征呢?首先,要有先导性,即对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有显著带动作用;其次是技术创新性,近代以来每一次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都由技术发明引起;三是高效性,也就是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高。显然,手工艺生产无法与机器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工业等先进生产力相提并论。手工艺生产力“落后”既有生产组织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也有不了解市场,导致生产出现盲目性的原因。撇开这些管理上不科学的因素,其关键原因根植于手工艺生产力三要素的性质。
众所周知,生产力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这基本三要素。劳动资料主要包括可利用的工具、机械或机器。劳动资料是技术的凝结物,也可以说是技术的物态化。简单工具、机械、机器它们的差别在于技术等级有异,手艺人使用不同技术等级的生产资料可产生不同层级的生产力。手工艺生产的劳动对象基本上是自然事物(材料),由于这种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影响到手工劳动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进而影响到生产工效。手艺人就是劳动者,人始终是手工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懂得使用工具处理原材料,具备技艺能力和相关知识的人才能成为合格的手艺人。
红漆描金雕龙纹木构件(晚清)
在古代,手工艺毫无疑问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自近代以来其先进地位无可奈何地让位于机器工业。手工艺生产力的三个要素特征决定了它在“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的当代社会中也不再具备生产力先导性、技术创新性和高效性。
夏(邱春林绘,范玉明缂丝)
近年来,手工艺人在面对现代高新技术工具时心态总是很矛盾:如果及时学习并应用它们,就能显著提高工效,增加竞争力,但这样一来无法保证手工艺“本色当行”;反之,如果继续坚持手工生产为主,“本色”是保住了,但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现代商业社会的发展。
客家民居山墙(民国)
尽管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是由生产力要素构成的系统与其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环境体系相互聚合匹配的结果,但如果撇开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讲,一个时期要想提升手工艺生产力水平,必然要立足于技艺与工具技术的融合,即一方面要重视技艺传承,另一方面要勇于发明或应用新技术、新工具。这两者不能偏废。
廊桥(邱春林绘,范玉明缂丝)
你很难回答说,今天的手工技艺水平比清中期要高,或者高多少?但是,手工艺生产力水平却在不同时期差异显著,今天的生产力水平已超越了过去,这是容易依据数据作出判断的。手工艺行业在21世纪以来大幅度提升生产力的原因,往往是因为重视生产资料的先进性,出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发明或者应用了新技术工具。陶瓷生产是如此,印染织造工艺也是如此。未来,手艺人也必须善于在改善生产资料上动脑筋,不断学习新技术,敢于尝试应用新技术工具来辅助手工技艺,只有提高了手工艺生产力水平,才能增强自身顺应社会变迁的能力。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葆路168号87幢 电话:010-89940219 邮编:100160 邮箱:bjcaefa@126.com
Copyright 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版权所有